我院教师代表参加2025中华古谱诗词传承传唱研修体验营
发布时间:2025-07-24
7月16至20日,2025中华古谱诗词传承传唱研修体验营在成都举行。本次体验营由上海音乐学院中华古谱诗词项目组、安徽艺术学院中华古谱诗词传承创新研究中心、清华大学艺术教育中心诗教基地、复旦大学艺术教育中心、北京语言大学艺术学院、兰州大学中华诗乐文化研究中心、上海大学中华诗词创作研究院、苏州大学古谱诗词传承基地等多所院校及研究机构担任学术指导,音乐学院副院长尹红红、声乐教研室副主任张蕊、艺术与科技教研室韦梦娇老师作为学院代表受邀参加。
“诗言志,歌永言,声依永,律和声。”《尚书》中这句古老箴言,精准道破了“诗乐合一”这一中华古诗词与生俱来的灵魂特质。中华古谱诗词获得国家社科基金、国家艺术基金、国家出版基金、上海市文化发展基金等多项立项资助,并被评为上海市教委课程思政示范课程。同时,项目组用十多年时间,从《白石道人歌曲》《乐律全书》《魏氏乐谱》《新定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》《自怡轩词谱》《碎金词谱》《碎金续谱》等宋、明、清及近代刊行的律吕字谱、工尺谱等古谱以及《东皋琴谱》《梅庵琴谱》等古琴减字谱中,精心整理出1000多首中国古代诗词歌曲,涵盖《诗经》、汉魏六朝乐府诗、唐宋诗词、元曲、明清诗词中的名家名篇。项目组通过考证古题、曲牌、作者、著年及本事,严格遵循古注阐释,结合音律与格律进行译谱,依据听觉审美编配与表演,并运用新媒体广泛传播,让原本淹没在古籍中的珍贵音乐文化遗产重现其听觉形态。同时,项目组分工明确,涵盖译谱、制谱、编配、表演、展示及再创作等全链条化工作,进一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新时代精神深度融合,着力打通诗艺与乐艺壁垒,实现中华古谱诗词在整理阐释、译介编配、创作表演、教育交流等维度的贯通,进而达成教学、科研、创作、表演与社会服务的有机联动。
本次研修围绕古谱诗词表演理论与传承实践两大核心内容展开,严格遵循“高层次、小批量”原则,着重强化艺术经验的直接传授,致力于提升学员专业技能、拓宽艺术视野、培育创新能力,进一步培养古谱诗词译、编、演、创协同创新人才,造就卓越的中国传统文化教学与表演人才。同时,活动以“共探传承之道,推动创造性转化、创新性发展”为核心宗旨,着力培养古谱诗词译、编、演、创协同创新的卓越人才,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活态传承注入强劲动能。从上古歌诗的滥觞,到唐宋乐府的鼎盛,再到明清词谱的蔚然成风,学员们得以纵览诗乐艺术的发展历程,深入挖掘古谱背后蕴含的礼乐文化精髓、文人风骨气度与民族审美特质,深刻认识到传承古谱诗词对坚定文化自信、延续中华文脉的时代价值,并从思想根源上筑牢文化传承的根基。
本次学习培训内容主要包括系统传授工尺谱、减字谱等传统记谱法的精准识读与翻译技巧,破解古谱的当代演绎密钥;深入剖析诗词平仄格律与音乐旋律起伏的内在关联,探究如何让现代吟唱完美复现古人的声腔韵味;特邀演奏名家指导古琴、古筝、竹笛等传统乐器在古谱诗词伴奏中的应用技巧,实现人声与器乐的琴瑟和鸣。经过五天的深度研习,学员们不仅提升了古谱诗词译、编、演、创的综合素养,更在沉浸式的文化体验中,深刻领略到中华古谱诗词的永恒魅力与当代价值。
通过参加本次中华古谱诗词传承传唱研修体验营,不仅为古谱诗词传承培养了新生力量,更以实践印证了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、创新性发展的可行路径,为文化强国建设增添深厚力量,我院也将立足于激活这份珍贵遗产,依托传媒院校的特色优势,倾力搭建吟唱艺术交流与创新的高端平台,为古谱诗词在当代语境中筑牢根基。